🔥 母親節限定活動:訂單金額滿五千元即贈送一盒樂忻,給媽媽最用忻的守護 🔥
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  • 註冊
忘記密碼了嗎?請輸入您的使用者名稱或電子郵件地址。您將收到一封包含建立新密碼連結的電子郵件。
Woman With Long Hair Is Talking Cell Phone

吃錯讓保養白費?腸-皮膚軸的美肌「三不原則」飲食地雷一次破解

上一篇我們聊過三個養腸養膚的「補充」關鍵——益生菌、益生質、抗氧化營養素,幫助腸道環境穩定、降低發炎,為美肌打下基礎。但如果同時還持續攝取會破壞菌相、提高氧化壓力的食物,那再多的營養也可能事倍功半了!這篇,我們要進一步談談「三不原則」——從日常飲食與保養習慣中,避開三個最常見的地雷,讓你的肌膚真正穩得下來。

三不原則:少精緻、少動物、減法保養

原則一:少精緻食物

WHY:加工食物是壞菌的最愛,也是肌膚發炎的溫床

高糖、高油、低纖維的精緻加工食品,例如甜點、含糖飲料、油炸點心、加工肉品等,看似療癒,卻是腸道好菌最不喜歡的組合。這類食物會餵養腸道中的壞菌、打壓好菌生長,長期下來會破壞菌相平衡、加劇腸道發炎反應,並增加內毒素(如 LPS)進入血液的機會,進一步造成「腸漏現象」。1

再者,加工食品使用的通常是價格低廉、穩定性高(因為脂肪酸的飽和度高)的棕梠油,這樣高飽和的脂肪會增加腸道的通透性、促進發炎反應,進一步促進更多自由基的產生。言下之意就是,吃入過量加工食品就等於是在體內放煙霧彈一樣,直接破壞健康的細胞,促進腸道發炎和皮膚老化。2

以上種種因素累積出的的慢性發炎反應,最終會透過皮膚表現出來:痘痘粉刺不斷、膚色蠟黃、老化加速——這些不穩定的膚況,背後常常不是缺乏保養,而是吃太多錯的東西。越是加工、越是華麗誘人的食品,對腸道來說就像是不斷點燃的慢性引信。

HOW:80/20法則,多選擇「看得出原形」的食物

現代生活真的很難完全不吃高度加工的食品(我最愛肉桂捲和達克瓦茲🥹),但是我們可以遵從80/20法則,8成的飲食都選擇照顧健康的原型食物,2成則是保留給照顧心情的療癒零食。以我來說,即使平日上班很忙,幾乎都是外食,但我週一至週五都會盡量吃蔬食健康便當(正餐後還是可以吃一點小甜點)、下午的點心會選擇水果優格,週末若有聚餐,還是可以偶爾吃些不這麼健康但帶來愉悅感的食物(像我上週末就吃了素的韓式炸雞😋)。

另外,如果有餘裕的話,也可以多自己備餐、學會看食品標示,挑選成分簡單、無多餘添加物的食品,也能大幅減少對腸道的刺激。

雖然少吃加工食品聽起來很困難,但是飲食不是一次到位,而是逐步調整。每少吃一點「餵壞菌的食物」,就是在為你的膚況爭取一次安穩與喘息的機會。

S 63660040
圖三:我的學員的自製早午餐。即使都是原型食物,學會善用調味料和擺盤,還是可以讓餐點看起來賞心悅目,健康的食物也能讓身心同時獲得滿足。

原則二:少動物性食品

WHY:高動物蛋白和脂肪的飲食引起腸道菌叢失衡

越來越多研究指出,高動物蛋白與高飽和脂肪的飲食型態,可能打亂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與穩定性。這類飲食模式,特別是在缺乏膳食纖維的情況下,容易導致有益菌(如產丁酸菌)數量下降,同時讓促炎菌種增加,使整體菌相朝向「發炎型」傾斜。當腸道屏障因菌相失衡而變得脆弱,接著出現前面一直提到的腸漏現象,並引發系統性發炎反應,最終反映在皮膚上,造成痘痘、泛紅、老化加速等問題。特別值得留意的是,紅肉(牛、豬、羊)與加工肉品(臘腸、香腸、火腿)與這類變化高度相關,攝取過量時,可能成為腸道菌群長期失衡與發炎的驅動因子。

HOW:嘗試植物性飲食吧!

若想改善膚況,多攝取以天然植物為主的飲食,是一個良好的出發點。蔬菜、水果、豆類、全穀物等富含膳食纖維與植化素的食物,不僅能餵養腸道好菌、促進短鏈脂肪酸的產生,更能透過降低腸道發炎、調節免疫反應,在臨床上已被觀察到可緩解如痤瘡與異位性皮膚炎等炎症型膚況3

不過,植物性飲食的關鍵在於「選擇天然、原型的植物食物」,而非依賴市面上大量出現的仿肉加工品(雖然植物肉酪梨漢堡好好吃)。這些植物肉為了模擬肉類的口感與味道,往往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、飽和脂肪與高鈉成分,營養價值與消化性可能不如你原本想像,甚至未必比真正的肉類更有利健康。

Cleanshot 2025 05 07 At 15.55.57
圖二:我的腸膚軸實驗-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壓力大,同時又因為在健身所以一直補充動物性蛋白質和乳清蛋白粉(乳清其實是高度加工食品!廠商為了好喝常常要添加許多調味劑),整個額頭大爆痘!後來改成植物性原型食物的飲食、搭配補充益生菌之後,膚況變得非常穩定,幾乎不長痘痘跟粉刺。

原則三:減法保養

WHY:過度保養可能破壞皮膚屏障,反而加重不穩定

在追求美肌的過程中,許多人不知不覺走向「加法式保養」——疊擦多種精華、頻繁去角質、更換含有強效成分的產品,認為「擦得多=效果快」。就像許多人誤以為吃越多保健食品會越健康、擦越多保養品會越有效,其實補得多不如補得精準,因為皮膚其實更偏好穩定與節奏。尤其是本身膚況已敏感、泛紅、容易長痘的人,過度保養反而可能破壞皮膚的天然屏障,甚至引起過敏,讓肌膚處於長期脆弱狀態

事實上,皮膚屏障與腸道屏障類似,都仰賴微生物與脂質層的協同維護。當我們過度清潔、頻繁更換高濃度成分,可能會抹去皮膚表面菌叢的平衡,使皮膚失去調節力(就像吃抗生素會把好菌跟壞菌一起殺光一樣)。

HOW:從現在開始實踐減法保養

減法保養並不是什麼都不做,而是指減少過度堆疊與刺激,讓皮膚回歸自己的修復節奏。具體建議包括:

  • 減少產品數量:保留基本的清潔、保濕、防曬三步驟即可,避免同時使用多瓶重複或作用相衝的產品。
  • 避免使用配方過於複雜的產品:太多功能、太多成分的保養品,反而可能增加致敏風險,特別是對本身膚況不穩的人來說。(如果可以的話,建議要學會看保健品和保養品的配方,會很有幫助!
  • 避免頻繁去角質與酸類堆疊:過度清潔會破壞皮脂層(皮膚的第一層屏障),過度去角質則會干擾皮膚代謝與屏障修復,導致更容易泛紅、乾癢。

給肌膚減少負擔,等於給它更多空間呼吸與自我調節。真正穩定的膚況,往往來自簡單、持續且與身體協作的保養節奏。

同樣的,減法保養也適用於腸道!選擇益生菌也切記要選擇成分單純的配方,否則市售許多產品為了調味而添加了糖和香料,長期食用反而可能會致痘!

總結:腸道,是美容保養最值得投資的地方

最後,我想補充的一些哲學的觀點。其實腸膚軸這套跨器官、跨系統的生理對話機制,是非常有智慧的。當身體內在出現失衡——無論是腸道菌相混亂、免疫過度反應、慢性發炎,甚至是生活節奏失控——這套機制會選擇以皮膚作為出口,把訊號表現在你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地方。泛紅、出油、痘痘、乾癢……其實都不是單一肌膚問題,而是身體在幫腸道反應:「我出了點狀況,你該關心我了!」

所以說,養膚,從來不只是向外修補,而是向內關注與調養。變漂亮,也不只是表面的工作,更不是做越多就越有效,而是要從腸道生態環境進行精準地調整,進而穩定免疫,才會令膚況穩定健康

參考文獻

  1. Whelan K, Bancil AS, Lindsay JO, Chassaing B. Ultra-processed foods and food additives in gut health and disease. 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. 2024;21(6):406-427. doi:10.1038/s41575-024-00893-5 ↩︎
  2. Martins BC, da Silva Ribeiro M, Teixeira AVS, et al. Consumption of interesterified palm oil leads inflammation of white adipose tissue and triggers metabolic disturbances in mice on a high-fat diet. Sci Rep. 2024;14(1):12530. Published 2024 May 31. doi:10.1038/s41598-024-63488-9 ↩︎
  3. Flores-Balderas X, Peña-Peña M, Rada KM, et al. Beneficial Effects of Plant-Based Diets on Skin Health and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. Nutrients. 2023;15(13):2842. Published 2023 Jun 22. doi:10.3390/nu15132842 ↩︎
Lwhk Team 3
陳柔安博士

雷文虎克生物技術研究員,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,專精於腸道菌與人體健康之研究,以及益生菌和機能性保健食品開發。

Line